Product introduction
产品介绍
|
“液流长时”系列场站巨安储能基于铁基液流电池技术打造的长时储能场站,以“高安全、长寿命、低成本”为核心优势,已在电网侧、新能源配套及工商业场景实现规模化部署。以下结合典型项目,解析液流长时储能场站的技术特点与应用价值。 一、场站核心技术架构 液流长时储能场站以铁基液流电池系统为核心,采用“功率与容量解耦”设计,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: • 电堆集群:多个模块化电堆(单堆功率10-50kW)并联,形成百千瓦至百兆瓦级功率单元,支持持续放电4-12小时; • 电解液系统:独立储罐存储正负极铁基螯合物电解液,通过泵组循环至电堆,实现能量转化; • 智能管理系统:集成BMS电池管理系统与PCS变流器,实时监控电压、温度、流量等参数,优化充放电策略; • 辅助设施:温控设备(维持电解液25-35℃最佳工作温度)、消防系统(A类防火等级,无易燃风险)及数据监控中心。 二、典型场站案例解析 1. 电网侧:中广核公安县200MW/800MWh铁基液流储能电站 • 项目定位:国内首批百兆瓦级铁基液流储能示范项目,服务于华中电网调峰与新能源消纳。 • 技术亮点: 采用2000+个31.5kW电堆并联,形成200MW功率集群,搭配800MWh电解液容量,支持8小时持续放电; 创新“铁基液流+飞轮”复合储能架构,电堆负责长时储能,飞轮响应毫秒级调频需求,系统综合效率超75%; 选址公安县工业园区,利用铁基液流电池的本征安全性,无需特殊防火距离,土地利用率提升30 • 应用效果:年消纳风电、光伏弃电约1.2亿度,降低电网峰谷差200MW,获国家能源局“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”认证。 2. 新能源配套:阿尔山20MW/16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 • 项目挑战:内蒙古阿尔山地区冬季严寒(-30℃),电网末端供电可靠性低,新能源弃风率曾达15%。 • 解决方案: 部署20MW铁基液流电堆,搭配160MWh电解液储罐,储能时长8小时,用于平抑风电波动; 电解液添加抗冻剂,温控系统采用“电加热+余热回收”,冬季能耗较传统储能降低40%; 接入电网调度系统,实时响应弃风信号,2024年投运后弃风率降至3%以下。 • 社会价值: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,相当于种植670万棵树,入选内蒙古“第一批电网侧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”。 3. 工商业侧:长江电气1MW/8MWh储能项目 • 场景需求:湖北长江电气园区年用电量超5000万度,峰谷电价差0.9元/度,需降低用电成本并实现“零碳园区”目标。 • 场站设计: 集装箱式集成部署1MW电堆与8MWh电解液,占地仅500㎡,建设周期10天(创行业纪录); 采用“峰谷套利+备用电源”模式,谷电时段(23:00-7:00)充电,峰电时段(10:00-15:00)放电,年节省电费超100万元; 与园区光伏系统联动,实现绿电自用率提升至70%,获“湖北省低碳示范项目”称号。 三、液流长时储能场站的核心优势 1. 安全性颠覆传统: 电解液为水基铁螯合物,无燃爆风险,场站无需特殊防爆设施,建设成本较锂电储能降低20%; 2024年武汉某工业园区场站实测显示,即使电堆短路也无温升,消防等级达GB50016-2014标准A类。 2. 全生命周期成本领先: 以8小时储能测算,度电成本0.23元,较全钒液流场站低60%,较锂电场站低40%; 电解液循环寿命超20000次,按日充放电1次计算,可使用55年,几乎无需更换,运维成本仅0.01元/度。 3. 灵活适配多场景: 电网侧:百兆瓦级场站解决跨日调峰(如20:00-8:00持续放电),支持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80%; 工商业侧:1-10MWh集装箱式场站可即插即用,适配园区、数据中心、充电站等场景; 偏远地区:500kWh以下微型场站搭配太阳能,为乡村医院、基站提供稳定电力,替代柴油发电机。 五、产业化进展与未来规划 • 在建项目:2025年巨安储能启动“百站计划”,在湖北、内蒙古、甘肃等地新建30个100MWh级铁基液流储能场站,总装机达3GWh; • 技术升级:下一代场站将采用“AI+储能”管理系统,通过机器学习优化充放电策略,预计能量效率提升至78%,度电成本再降15%; • 标准制定:联合中国能建、华电集团等企业,牵头制定《铁基液流电池储能场站设计规范》,推动行业标准化。 液流长时储能场站正以技术与成本双重优势,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“稳定器”与“调节器”,为“双碳”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提供关键支撑。 上一篇铁基电解液下一篇“液流+长时”系列兰晶长时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