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introduction
产品介绍
|
“液流+长时”系列兰晶长时巨安储能“液流∞”长时系列的另一核心产品——兰晶长时,聚焦中大型储能场景的“高性价比+灵活适配”需求,以铁基液流电池技术为核心,实现安全性、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平衡,为电网、工商业及新能源配套提供长时储能支撑。 核心技术与产品定位 • 技术基底:基于碱性铁基螯合物电解液体系,采用“活性离子螯合+自分层液流”技术,攻克传统铁基液流电池的枝晶、析氢难题,能量效率达70%以上,循环寿命超20000次。 • 定位特点:相比“聚海二号”的大功率场景,兰晶长时更侧重成本优化与中等规模储能,适用于1-50MWh级项目,系统价格较全钒液流电池降低80%,较锂离子电池降低50%。 关键性能优势 1. 本征安全与环境适应性 电解液为水基铁螯合物,不燃不爆,消防等级达A类,可直接部署于人口密集区域(如工业园区、医院); 适配-20℃至50℃宽温环境,通过温控系统实现电解液恒温管理,在寒冷地区(如内蒙古)与高温地区均能稳定运行。 2. 灵活储能时长与模块化设计 储能时长支持4-8小时定制化配置,通过“功率单元+容量单元”解耦设计,用户可根据峰谷时段、电价差自主调节放电时长,最大化套利收益; 单电堆功率10-50kW,可通过模块化堆叠实现储能系统从1MWh到50MWh的灵活扩展,适配不同规模项目(如社区储能、小型电网变电站)。 3. 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 度电成本低至0.23元(8小时储能场景),全生命周期成本较锂离子电池降低30%; 铁基材料成本稳定(铁资源丰富),不受锂、钒等金属价格波动影响,长期投资风险低。 系统构成与技术细节 • 电堆核心:采用碳毡电极与Na/K型离子交换膜,通过三维多孔流场板优化电解液分布,单电堆能量密度达15-20Wh/L,支持1C充放电速率(1小时充满/放完)。 • 集成系统:包含电解液储罐(容量可按储能时长定制)、输送泵组、BMS电池管理系统及PCS变流器,支持远程监控与智能调度。 • 专利技术:应用“离子溶剂化相分离技术”(专利号ZL202010957441.6),抑制电解液交叉污染,提升离子传输效率,进一步降低自放电率至0.1%/天以下。 典型应用场景 1. 工商业峰谷套利与备用电源 案例:某工业园区部署5MW/20MWh兰晶长时系统,利用谷电时段充电(0.3元/度)、峰电时段放电(1.2元/度),年套利收益超300万元,同时作为园区数据中心的备用电源,保障供电可靠性。 2. 新能源场站配套储能 适配10-20%装机容量的光伏、风电项目,如甘肃某50MW光伏电站搭配10MW/40MWh兰晶长时系统,解决弃光问题,提升新能源消纳率至95%以上。 3. 电网侧区域调峰 用于县级电网末端的电压稳定与峰谷调节,如湖北某县级变电站部署2MW/8MWh系统,降低电网损耗15%,改善供电质量。 产业化进展与荣誉 • 项目落地:已接入宜昌夷陵区5MW飞轮/95MWh铁基液流复合储能电站,作为主力储能单元,支持电网调峰与备用; • 技术认证:通过浙江大学、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的技术鉴定,确认其“长时储能效率与成本控制达国际先进水平”; • 专利布局:相关技术申请专利70余项,涵盖电堆设计、电解液配方、系统集成等全链条。 未来规划与社会价值 兰晶长时将重点推动两大方向: 1. 县域及乡村储能普及:针对偏远地区电网稳定性需求,推出“储能集装箱”标准化产品,单箱容量1MWh,支持快速部署,降低柴油发电机使用量70%以上。 2. 光储充一体化场景:与充电桩企业合作,在高速公路服务区、物流园区建设“光伏+兰晶长时储能+充电”综合体,实现绿电自用与余电上网。 该产品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,正成为推动长时储能商业化的关键抓手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转型。 |